“金秋淡荡北方城,辽沈盛迎西子风。但使晨飞今展翅,著书回报感恩情。 ” 在本报与北方图书城联合主办的“鼻尖绘写人生 爱心助梦飞翔”——残疾女孩赵晨飞新书《不屈的天使》签售会上,沈阳市诗词学会秘书长王诚老师即兴创作的一首七绝,给签售会现场带来了一抹诗意。 这是一场由本报与众多爱心人士共同促成的签售会。签售会原定于昨日上午10时举行。可不到9时30分,就已经有众多读者在会场前排着长队等候晨飞,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同来,还有很多残疾人的身影,甚至有些人是从铁岭特意赶来的“铁杆粉丝”。 如此壮观的场面让记者颇感意外。虽然残疾女孩赵晨飞用鼻尖和下巴写作的感人故事曾被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晨飞坚强不屈的精神也感动了很多人,但与众多写作名家相比,接触文学仅有五年的晨飞还是文学创作领域的新秀。 然而,这场签售会给每一位在场读者的感动,却是任何一场签售会无法企及的。 当晨飞无法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感受,发言要由妈妈逐字逐句翻译给大家时,全场都安静下来,默默地听;当DVD机上播放着晨飞的成长纪录时,许多在场的读者边看边用手抹去感动的泪花…… 当以个人力量为晨飞出书的爱心编辑顾大朋上场发言时,未等开口,她已泪流满面,她说“晨飞很不容易”;当北方图书城的白宁经理喊出“书城6万读者支持你”的口号时,晨飞妈妈马淑艳紧紧抱住了白宁,热泪盈眶……“晨飞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不仅值得我儿子学习,也值得我们大人学习,她是我们爷俩共同的榜样。 ”带着10岁儿子郝鑫宇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郝强对记者说。“我想与晨飞聊聊天,从她身上汲取坚强的力量,我还要问问她有什么需要,我要发动我们学校的同学共同帮助她完成心愿。 ”来自99中学的王宇欢说。“晨飞的新作能够面世,离不开媒体的呼吁与支持。”辽宁省残联宣文部主任杨光评价说,“是媒体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爱心,托起了晨飞的作家梦。 ” 与晨飞一样患有脑瘫疾病的王德拣提前一个小时就来到了现场,他虽然可以站立和行走但却无法抑制肌肉不停抽动,语言表达也不是很清晰,他说:“我比晨飞的病情要轻一些,但我们同样面临着生活的不便和内心的痛苦。 ”王德拣从小就患上了这种病,家庭生活也很贫苦,他很想得到一本晨飞写的书但却没有钱来买。得知这个消息后,帮助晨飞出书的编辑顾大朋特意将王德拣领到晨飞面前,介绍两人认识,并将一本晨飞签名的书赠送给他,王德拣感动地说:“谢谢晨飞,希望你天天开心。”而晨飞也用微笑向他表达了深深的祝福。 30岁的单国强将13岁的吴宝禄搂在怀中,大手握着小手一起翻阅着刚刚买到的《不屈的天使》。单国强2006年在铁岭从事教师工作时就知道了赵晨飞的故事,非常感动也很佩服这个小女孩。如今他回到了沈阳工作,昨日他得知晨飞要来沈阳做新书签售非常激动,领着未来女朋友的弟弟赶到了北方图书城。他说:“虽然我自己还没有孩子,但是我想晨飞的事迹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应当是最大的。 ”所以他今天特意领着吴宝禄过来。平时顽皮好动的吴宝禄站在播放赵晨飞生活片段的大屏幕前一动不动,他说:“这个姐姐太不容易了,以前我经常偷懒不听话,看到晨飞姐姐这么顽强勇敢,我觉得自己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 昨日,赵晨飞的新书签售会引来了许多媒体的关注,而辽宁电视台记者赵琦的出现却并不是以记者的身份。早在2006年赵琦就采访过晨飞,晨飞的坚强和乐观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扶助,每一个有关晨飞的消息都会牵动着这位记者的心。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接触,赵琦早已将晨飞定位为朋友。虽然这次晨飞来沈阳他没有采访任务,但却依然来到新书签售现场,刚刚拿起晨飞的书他就迫不及待地仔细翻阅起来,“书里的一个个文字都凝聚着晨飞的心血,表达着她的心声”,赵琦祝愿晨飞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和坚强,希望更多的好心人来帮助她。记者吴双 见习记者 徐月姣 ▲昨日上午10时,在北方图书城赵晨飞(右一)的签售活动现场,晨飞用微笑回报购买《不屈的天使》的读者。 首席记者 王迪 摄 ▼昨日上午10时,在北方图书城赵晨飞的签售活动现场,许多人听了她的事迹潸然泪下。 昨日上午10时,在北方图书城,赵晨飞用鼻子给帮助过她的人回短信。 首席记者 王迪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