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xienixin 发表于 2012-4-1 11:50
这算什么考试题啊?纯粹是粗话嘛。。。
“小明,后天是不是要考试呀?还没准备,好紧张哦!”“我晕,你真晕!是明天考!”----问:“是小明晕还是小明的同学晕?”近期,一套由我们熟悉的小明童鞋担任配音的汉语四级听力题在网络上横空出世并迅速走红。做了这套题的网友们大呼“给力”—— 终于可以让外国人好好尝尝我们博大精深的汉语言的厉害了。“四六级英语神马的折腾死人,尼玛的,这回汉语四级来考你们!”众多网友期待外国人来接招。
留学生:我不懂
小记近日拿着试题,采访了留学生,他们果然招架不住。小Lin是位缅甸女孩,今年刚到广外留学。因为家里是华裔的,所以她的中国话说得挺溜,可是一旦写起字来就不行了。“其实我早就在网上看过啦”,小Lin有点小不屑。她说自己对这些题的第一反应就是“天啊,这是什么?”因为接触中国网络文化的时间比较短,而试题中有很多都是套用了一些网络词汇,所以她根本弄不懂是什么意思。“黄晓明那道题太难了吧。”相信很多人刚开始看到这道题也反应不过来,小Lin就被考倒了,“黄晓明是略有耳闻,但是和‘闹太套’有什么关系啊?” “要是让我考这个,肯定不及格。”来自韩国的阿太无奈地摇摇头,“我的中文还算可以吧,但是这些网络文化真的不懂啊。”当被要求“解释一下下面一段话中各种意思的意思”时,阿太直呼:“这是什么意思?” 网友们:欢呼加鼓舞加怀旧 汉语四级听力其实融合了许多网络流行的词汇,而且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些题目前面的语气词和后面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是同一个,而答案就在后半句。当这份试题在网络出现时,网友们纷纷围观,“这太有才了。老外们会泪奔的,有木有!?”还制作了类似英语四级考试的录音,把恶搞推向极致。后来,又有层出不穷的新试题“抛头露面”,让人不得不感慨网友们的强悍和中国语言的博大。 “等咱国家强大了,让外国人也考汉语四级,考文言文,如果难度不够,要他们用毛笔写。考听力就用周杰伦的歌,《双节棍》放两遍,《菊花台》只放一遍!”这个几年前就在网上被热炒的老段子,这次终于有了大快人心的升级版。小明的汉语四级听力微博转发量不断攀升,并迅速转战各大门户网站。如果你还没看过听过,那就真的out了。 英文学院的小吴绝对是小明汉语四级听力的忠实拥护者,在她的带领下,她们宿舍掀起了造题狂潮。“小明问小丽:‘你今晚要洗头吗?’小丽答:‘洗你个头啊,不洗’。----问:小丽洗不洗头,洗谁的头?”小吴说完这段,有点得意,“现在我们不知不觉就会想起小明,哈哈。” 而小明作为一代代中国人成长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名人,此次重出江湖,也引来网友们的想念和感慨。“想当初,小明总是和小红一起约会,不知道后来结婚没啊。”“话说小明陪伴我们多年,小明今年多大了?”小明,带来了太多回忆。
小明咋就火起来了? 汉语四级听力走红背后仅仅只是娱乐、只为恶搞吗?小记通过观察,发现其被网友追捧绝非偶然。生动有趣的对白和雷死人不偿命的问题,加上小明的超高人气,自然有了极大的粉丝群。但是其中透露更多的是中国孩纸们多年来被英语四六级考试压迫的诸多无奈和一种讽刺。 中国学生似乎一直在为考试而忙碌着。小学有升中考,初中有中考,高中还有更坑爹的高考。考试的科目一直在变,英语却“理直气壮”地成为必考科目。更加招人非议的是,在去年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中,有4所高校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么多年来,英语似乎成为不可舍弃的科目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吧,英语四六级考试果断占据高点,让自以为脱离苦海的学生们望“级”生叹。对英语四级与大学学位的挂钩更是感到无奈,英语挂科和四六级考证失败的压力无时不在。网络,公告板,厕所,四六级培训和技巧讲授的小广告充斥眼球,让人神经紧迫,但也只有无奈,毕竟考试还得继续。由此积压多年的情绪通过这样一套题找到了发泄口,无非就是恶搞一下,炫耀一下,嘲讽一下,调侃一下。 小明汉语四级听力,表面是朝着外国人们开炮,但实质并非如此,考个英语,咱犯不着跟外国人过不去啊。英语考试对英语水平高的同学来说小菜一碟,水平低的也就好好努力一把混个过级吧。但中国的学生们就不懂了,泱泱大国,干嘛就跟英语过不去呢?这里面的确有不可厚非的原因,英语毕竟是世界通用语言,正在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大力提倡英语教育更多是一种战略考虑。但当前社会这种为了英语不顾母语的风气是不是太浓烈了?难道我们没有自己的语言可以发扬光大吗?有多少人操着一口流利得稀里哗啦的英语却连一篇简单的文言文都看不懂?
另一方面,外国却掀起了汉语热,对外汉语专业随之而生。一首《中国话》唱出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声。“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而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汉语水平考试(HSK)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小明汉语四级题无可厚非成为恶搞对象,网友们在试题中集中智慧,间杂着对英语四六级的怨气和对汉语的无限崇拜。当然,实际的HSK考试没有这样离谱。网友们期待的是什么时候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能跟上经济实力,而文化就得从语言开始。
至于小明为什么成为这套试题的代言人也值得思考。作为小学作文中出镜率极高的角色,小明每天都很忙,不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放学后主动留下来做值日生。中国人的作文教育从小明入手,一个个感天动地,离奇曲折的故事相继诞生。在小学生们的眼中,小明无所不能。这种情怀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可以说,小明已经被标签化,脸谱化,看到小明,人们会不自觉想起自己的小学作文,想起应试作文。这次好了,小明创意十足,带来了搞怪的汉语四级试题,雷翻众网友,大快人心。但现在有多少小朋友还在作文本上编织着小明和小红的故事呢?汉语如何引起重视,我们的文章如何回归本真,而英语四六级和托福、雅思何时降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网络的“推波助澜”。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新词语发展迅速,从“神马”、“浮云”、“给力”、“坑爹”到“凡客体”、“淘宝体”、“撑腰体”,每次都获得广泛的流传。这次也不例外。试题中有些词汇明显是粗口,虽然粗俗,但也无伤大雅。像“你妹”、“滚”等词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这些能否推动汉语的一次革新呢,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