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育期特别是替牙期,因乳牙的松动或恒牙的萌发,儿童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经常性重复一个相同的动作,如用舌头舔牙,吸吮手指等。这些不良动作持续下去就会形成口腔不良习惯,并造成今后有恒牙(牙合)的畸形。
(1)
吮指习惯。吮指习惯对颌骨的不良影响是很明显的,它所造成的错(牙合)畸形的类型与吮指部位及吸吮的姿势有关。在吸吮拇指时,拇指常含在上下颌之间,上下前牙由于受到拇指的压力,正常的萌出受阻,形成前牙圆形开(牙合),同时由于吸吮时两颊经常用力收缩,还可造成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下前牙后倾及开唇露齿等畸形。另外由于吸吮拇指时,拇指常向上压迫硬腭,可使硬腭受压后形成凹陷而妨碍了鼻腔向下的发育,长此以往便会形成远中错(牙合)。
(2)
舌习惯。舌习惯极易由吮指及口呼吸等习惯造成了开(牙合)之后继发而来。它是一种症状,由于其性质不同造成畸形的形成也各不相同。
1)吐舌头。舌头一般包含于牙弓之内,吐舌时由于舌头经常垫在上下前牙之间,恒牙便不能萌至正常(牙合)平面,从而就会形成前牙局部开(牙合)的现象。由于舌体的形态前小后大两侧薄而中间厚,因而吐舌时舌体迫使上前牙向前倾斜,形成突龅面形的上下牙间梭形开(牙合)。
2)舔舌习惯。舔舌习惯初始于替牙期,替牙期时儿童常喜欢用舌舔下前牙的舌面或松动的牙齿,以后便逐渐养成了习惯。舔舌习惯可增大舌体对下前牙的作用力,促使下前牙向唇侧倾斜出现间隙,甚至形成反(牙合)。
3)伸舌习惯。由于舌体向前伸出口腔外,舌体对上下前牙均有一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因而可造成双牙弓前突或双颌前突的突龅面容。
(3) 唇习惯。多见于6~15岁的女孩,常因情绪原因或模仿他人的习惯而形成,唇习惯常表现为以下3种形式。
1)咬下唇。咬(吮)下唇时,由于下唇处于上前牙舌侧和下前牙唇侧,因而可导致下前牙向口内倾侧,上前牙向外倾斜翘起并出现间隙,这样据会阻碍下牙弓和下颌向前的发育使下颌后缩,可能在成人后外观侧貌似“鸟嘴”。
2)咬上唇。它所形成的错(牙合)畸形机制与咬下唇者相反,容易形成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及近中错(牙合)等畸形。
3)覆盖下唇。覆盖下唇的现象见于前牙深覆盖形成后,由于上下前牙之间的前后距离较远,下唇自然处于上下前牙之间而被上前牙所覆盖,由于下唇的压力,这样可加重上前牙处外突以及下颌后缩,并形成“鸟嘴”外观。
4)偏侧咀嚼。多发生在乳牙后期,由于孩子一侧磨牙有深龋,后牙齿缺失较多,影响了该侧牙列的正常咀嚼,因而使其养成了用偏侧咀嚼的习惯。偏侧咀嚼时下颌经常偏向咀嚼侧运动,牙弓随即也向咀嚼侧旋转,并导致下前牙中线向咀嚼侧移动,从而造成一侧后牙尖对尖甚至反(牙合),外观上表现为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等畸形。
5)口呼吸习惯。口呼吸习惯的养成是由于患儿呼吸功能异常,如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以及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使鼻腔部分或全部阻塞,从而迫使患儿以口代替鼻呼吸。口呼吸会造成以下2种畸形结果。
1)当患儿鼻腔后方的粘膜阻塞时,患儿常会强迫性的仰头,使舌体下坠以令呼吸道通畅。由于上颌牙弓内侧失去了舌体支持,因而上颌牙弓内外肌的正常动力平衡也随之消失,牙弓宽度得不到正常发育,从而使上腭高隆、牙弓狭窄前牙拥挤或前突。而下颌因经常仰头,肌肉总是给下颌一个向后的牵拉力,时间一久就可造成下颌向前发育不足,向下发育过度,形成牙齿前突,脸形细长的独特面孔。
2)当儿童患有扁桃体腺肿大等疾病时,患儿的呼吸道后部会阻塞并影响呼吸,因此患儿常需将舌体前伸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这样舌体就会对下牙前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得下前牙扇形排列并出现散在间隙。由于该力加速了下颌骨的发育,因而还可造成前牙的反(牙合)以及下颌生长过度。
欢迎光临 牙齿矫正人气社区-牙套之家APP (http://www.yataohom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