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人气社区-牙套之家APP
标题:
我生活过的那个年代
[打印本页]
作者:
沉默。。
时间:
2010-7-23 15:55
标题:
我生活过的那个年代
小时候我居住过的院子,是一溜三排长的平房,而且家家屋子里都挂有一个小喇叭。每天早上和下午的六点,喇叭站的音乐就会叽哩哇啦地准时唱起来,热闹,嘹亮极了。
前奏是一尘不变的东方红太阳升,结尾颠来倒去的,是那年月里盛行的几首斗志昂扬的革命歌曲,中间段落理所当然的就当前的革命形势、时事要闻进行入木三分铿锵有力的分析。歌曲是什么咱们工人有力量呀,东风吹战鼓擂,大海航行靠舵手之类的。要闻先期是王张江姚如何的猖獗狂妄,红小兵红卫兵要团结起来,争当革命的小闯将,要把阶级斗争一抓到底。后期打倒“四人帮”了,全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工人阶级就要学习铁人王进喜,农民要学大寨。还有不厌其烦地介绍青少年的榜样刘文学、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先进事迹等等。
早上姑且不提,大人在喇叭声中起床上班,我尚不到学龄,就依然在被窝酣睡。晚上就不同了,喇叭一响,就好像拉开了一场雄纠纠气昂昂的战事。仿佛连小毛孩浑身都热血沸腾了起来,要投身于革命的烈火和大潮中,一试身手操练一番似的。那种氛围,那种激动,从大人到孩子都深受其影响。而从开始到结束声息,时间是整整的一个小时,早晚就是120分钟了。
和我家后院紧邻的,是武装部的大院和操场。早六晚十,战士们出操,熄灯的号角会准点不误的吹响。完全不同的两种声音在晨间睡梦惺忪的时候同时启奏,那就是震撼云霄了,绝对是一阵子无法抵御抗拒的聒噪。武装部晚上的熄灯号,则也成了我们该睡觉的号令。
我和几个小伙伴常常会偷空溜过去,看看隔壁英武的解放军叔叔是怎么正步走,怎么跑步锻炼。甚至开饭的时间到了,还踮着脚尖趴在食堂的窗户口,瞅瞅穿着军装的人和我们普通人吃的是不是一样的饭菜。直到大人四处寻找的喊叫在耳畔穿越,才和伙伴们恋恋不舍地离去。
那喇叭,那音乐,那号声,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就那样一直在我耳根子边清清亮亮地响彻了五六年的光景,并伴随着我直到小学三年级我转学为止。
生活在黑灰蓝的年代,那种朴实,那种走路都抬头挺胸昂首阔步的样子,那种身体似若随时都充溢着的豪情壮志和信心。在今日想起,还有一点止不住的动容呢。其实,最让人怀念的,还是那年月里人际关系的一种简简单单的心无城府,邻里间的熟络实诚和心无罅隙。
那时的人们在针头线脑间传递感情,在一勺醋一把咸盐中走动人际,那时的人们不大会说“谢谢”,丁点小事就能体恤温暖。物质越缺失匮乏,人与人之间好像却是大方,大度,唇齿相依的。没有那么多的患得患失和斤斤计较,口中更没有空虚、寂寞、无聊这些等的词汇,人们很容易满足,整天都精神饱满,乐呵呵的。碰面的招呼声中你看不到听不到应付和虚伪,那真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关切和热情啊!那微笑会带给你一丝感动,在心湖荡漾出一圈最温柔最旖旎的涟漪。
我是个念旧之人,却也会把发黄发霉的老照片和一些不再用的零星碎屑烧掉。我怕那些眼前之物会勾起对往昔无尽的念想和眷恋。当我看到火光燃起,那烧过燃尽的,再随风扬起的片片灰烬,仿佛就是对那一段一段逝去岁月的深深祭奠。
成为灰烬的不一定就淡忘。而有些东西,它注定会同岁月一起糅合,在心房垒砌起一座小小的碑塔,以供记忆缅怀和凭吊。
那些曾经的依念,就像今夜的小雨,终汇集成一条涓涓徜徉的溪流……润物细无声。
作者:
沉默。。
时间:
2010-7-23 15:55
是啊,一个特殊的年代,有其特殊的生活。这些生活,并不是没有回忆。作者客观叙述那个年代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人际关系的留恋。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该文具有史料价值
作者:
豁出去了
时间:
2010-7-23 16:23
看了这片文字我也很想再去找回那曾被我一时遗忘地朋友——那些不曾沾染尘埃的小树苗,可是我明白我再也回不去了,我丢掉了它们。说实话,我毫无任何办法,因为我在一直成长,并在成长中学会遗忘,当然学会的还有很多。
作者:
小付
时间:
2010-7-23 18:24
只能怀念
欢迎光临 牙齿矫正人气社区-牙套之家APP (http://www.yataohom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