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人气社区-牙套之家APP

标题: 献给风格之外的人 [打印本页]

作者: 阿尔    时间: 2010-5-18 11:19
标题: 献给风格之外的人


献给风格之外的人

风格(genre)是一种总结,它关于人、事、和过程。在音乐中,风格是对人们音乐行为、音乐产品,甚至是音乐家本身的称代。在生活中,同样也存在着风格,它是一种社会门类。在这个小破文里,我就暂且管他们都叫风格(尽管听起来有点别扭)。风格不代表硬性的社会条规,它是在文化层面上一种意识形态。



我们不属于工人阶级,

我们也不是农民兄弟,

我们不是公务员老师知识分子,

我们不是老板职员中产阶级。

---周云蓬《失业者》



在周云蓬的《失业者》里,关于“零散工”的种种成见不完全来自于某个具体的阶级或者权势人物,而是,来自一种叫作风格的东西。风格让我们产生了成见。当一个农民兄弟,对城市里的下岗职工(后成零散工)说出类似“我们是光荣的农民兄弟”的时候,未尝不是一种伤害,正是“农民兄弟”这个光荣名份所倚赖的社会体制把一个“不光荣”的名份给了“零散工”。



餐厅服务员,每月包吃包住300块钱;

仓库保管员,每月包吃包住500块钱;

产品推销员,每月包吃包住700块钱;

电脑打字员,每月包吃包住800块钱。

---周云蓬《失业者》



显然,这些都是风格之外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某种意识形态之外。但是,这些风格之外的人,所作的贡献(最广义的)并不比那些风格之内的人来得少。



我清楚地记得我采访过的那位叫宋小冬的歌手,一个非常敏感且有行动力的吉他歌者。来北京做音乐数年,最让他困惑的就是这个叫风格的东西。他说:“在流行这个圈子我太个性,在摇滚这个圈子我太流行。”



这时候,风格不说明个人立场,它只说明一个或者几个群体的立场。“农民兄弟”有可能只是在单纯地诉说他的骄傲,并不是有意识地为“零散工”伤口里撒盐。同样,那些做着“摇滚”的人也并非恶意刺激着小冬,而只是这个叫“摇滚”的名份、风格在让他觉得被排斥。



下面说说我自己,因为,风格也一直在困惑着我的人生。



我经常在问自己:我是学者么?我是搞音乐的?或者,我是搞艺术的么?关于答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是一个在中国体制下成长的文科学生,我没有一层层的师门背景,我无从在那种风格里找到一个归宿。我来美国的时候,只是一个热爱兰草音乐的、有着一个工程学位的大学毕业生。我选择了一个主流学科之外的交叉型学科,既不研究传统的“科班”音乐,也不是从事广泛被接受的社会科学。我来到了一个不带来什么经济效益的学科。在这个过程里,我也成了一个“风格之外”的人。



在我的生活里,每当我听见别人神采奕奕的谈论他/她行业内部的一套机制和系统的时候,除了为他/她高兴,我多少有一点失落,这是他/她的风格能带给他的忙碌、荣耀、自豪。而我不属于某个这样的风格。眼望我的周围,我的朋友们大多已经开始进入某个行业工作,享受着这些风格化忙碌、荣耀和自豪,当然,还有不可避免的悲伤。我知道,我并不比他们欠缺智商和情商,只是,我比他们少一个名份、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风格。



当然,有意识地利用风格来欺上瞒下、巧取豪夺的情况也大大地存在着。风格作为社会机制的文化分类,本身就是可以被利用来达到社会管制目的的东西。比如,城管。在我看来,城管是一种典型的在社会管制目的下而被创造出来的一类人。社会上有警察、军队,这些是硬性的社会体制;而城管的存在,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软性的文化威慑。小商贩怕城管,不是因为城管能直接把他们定罪,而是,城管宣示了一种“主人们”将他们定罪的可能性。城管的角色,无非是将一顶“扰民者”的帽子戴给小商贩(这顶帽子代表着一种“反风格”),并告诉他们哪种“风格”是必须要遵守的(注意,我说的不是法律)。



社会上的确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极尽所能地依靠风格来挖苦着他们认为不足为风格的人。很多时候,这些人往往不比被挖苦的人更伟大。他们能站在一个藐视别人、甚至管制别人的位置上,仅仅因为他们背靠着这种叫风格的东西。如同前一阵某位教育“专家”在我的博客上对我进行的指责:“…掩饰不了你在学术圈中的边缘地位。”与此同时,我根本不明白她到底指的是哪个“学术圈子”,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立志过要加入她所提到的这个圈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教育专家和城管是差不多的,他们的作用都是为社会体制或者他们的主人当喉舌。



这时候,风格就像一个强大的光束,如同在夜晚里,直射入我们的眼中。它不是在为我们照路,而是在宣示着打灯人的霸权。风格还像广场上大喇叭里的声音,它不是在让我们自由地跳舞,而是催我们站成一个我们看不见的队形。



夜晚太明亮,我们睡不着,

幸福的人在哭,苦恼的人在笑。

夜晚太明亮,我们睡不着,

幸福的人在哭,苦恼的人在笑。

请把灯关了,请把灯熄了,请把歌停了。

---周云蓬《失业者》



我的朋友们,今后,如果再听到人们对大师的吹捧,对明星的传奇描述,对专家教授崇拜的时候,请别忘了,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叫作“风格”的东西。他们,比起风格之外的人们,多的仅仅是个可以被人们消费的头衔。



作者: 阿尔    时间: 2010-5-18 11:20
我们不属于工人阶级,

我们也不是农民兄弟,

我们不是公务员老师知识分子,

我们不是老板职员中产阶级。

---周云蓬《失业者》
作者: 稻子笑弯了腰    时间: 2010-5-18 11:45
谢谢分享
作者: 冰灵    时间: 2010-5-18 16:19
电脑打字员,每月包吃包住800块钱。
作者: 娟娟show    时间: 2010-5-18 16:21
感觉说的很对。很有感触。




欢迎光临 牙齿矫正人气社区-牙套之家APP (http://www.yataohom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