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了解牙齿的基本解剖结构,牙齿分为牙根和牙冠,在这里只要了解“牙冠”的解剖结构就行了,牙冠就是我们肉眼看见的长在牙床上的那部分牙齿结构,从里面到外层有三层结构:牙髓腔(里面是牙神经等)、牙本质、牙釉质(有些患者习惯称为“珐琅质”),如果牙釉质破坏后,牙本质就会“敏感”,遇“酸、甜、冷、热”等就会疼痛乃至造成牙髓发炎坏死..所以”牙釉质”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先看解剖基本图片.如下:
那么,既然”牙釉质”这么重要,是不是就不能”调磨”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邻面去釉质”的定义: ”邻面去釉质”又称”片切”或者”牙齿减径”,就是在牙齿的邻面磨除一定量的牙釉质.它的作用除了程德盛医生以前介绍的消除“牙龈黑三角”外还有其他作用,今天我先不讲这些。我今天将以下几个问题:
”邻面去釉质”是否安全?
首先人类牙齿普遍存在着生理磨耗,这种磨耗不仅仅发生在牙齿咬合的面,也发生牙齿的邻接点或邻接面(因为咀嚼时人的牙齿会有轻微的生理动度)。所以”邻面去釉质”实际上是“重现”这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所以将”邻面去釉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安全的。
”邻面去釉质”的安全范围是多少?
一般认为,”邻面去釉质”的量控制在牙齿釉质厚度的50%以内是安全的,具体来讲,一般而言,上前牙控制在0.3mm以内,下前牙控制在0.2mm以内,前磨牙控制在0.5mm以内,磨牙控制在0.6mm以内,是安全的,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结合x片及牙齿形态等进行分析。
”邻面去釉质”的关键要点:
1、选择好适应症:牙齿过小、牙齿敏感、口腔卫生状况差的患者不适合进行”邻面去釉质” 医生有个经验,一定要结合x片观察牙齿的形态及牙槽骨的情况进行评估。
2、注意控制牙齿”邻面去釉质”的量,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
3、尽可能使用先进的”邻面去釉质”去釉质方法。
4、注意修整牙齿的形态,如若修整不好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
5、仔细地抛光牙齿的片切面。
6、片切后进行涂氟以进一步预防龋齿的发生。
国际口腔医学界关于”邻面去釉质”并发症的争议:
早在1956年,Husson就曾怀疑”邻面去釉质”给口腔带来的不良影响。
Radlanski和他的同事总结:虽然”邻面去釉质”即使经过了精细的抛光,也不能完全消除片切面上的沟痕,但他们同时也说没有证据证明粗糙面会对齲坏易感。
1980年, Boese回顾了9年前的患者发现”邻面去釉质”没有什么负面作用。
1986年,Zachrisson认为抛光和氟化没有必要。
1990年,Crane和Sheridan回顾了1985年至1988年接受片切的患者中,片切区有4.6%的新龋坏,非片切区有4.1%发生了龋坏,没有统计学的差别。
1991年,EI-Mangoury等人通过体外实验得出结论:片切后的粗糙面不会更容易患齲。并且经过了大概9月左右的时间,片切面的自然再矿化过程就得以完成。但他仍然推荐使用涂氟治疗。
1991年,Joseph等人推荐使用37%磷酸抛光可以增加抛光度,然后进行局部涂氟。
同样,也有不少文献证明了”邻面去釉质”不会损伤牙周。
医生的临床体会:
1、永远用最先进的器械及技术进行”邻面去釉质”
2、一定要严格把握”邻面去釉质”的适应症。
3、一定要在牙齿充分排齐后再进行”邻面去釉质”
4、永远要把握牙齿的正确邻接形态。
5、经过我长期的临床观察,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正确的”邻面去釉质”技术是不会伤害牙齿的,也不会造成龋齿的形成。在临床上,我也看到了外院有些医生片切后导致患者龋齿的病例,主要存在三点因素:a,没有把握好适应症b,牙齿的邻接形态没有处理好c,患者的口腔卫生没有维持好。
好了,今天我就将这么多了,希望能够消除一些牙齿矫正患者的疑惑!
注明,文章均为从事【专业牙齿矫正】的口腔正畸医生苏州牙医程德盛整理或原创。
维尼姐姐 发表于 2015-3-24 19:48
我特别害怕那个钻牙齿的东西,总是怕我嘴巴开累了不小心碰到那个东西就血淋淋每次医生用到这 ...
维尼姐姐 发表于 2015-3-24 19:48
我特别害怕那个钻牙齿的东西,总是怕我嘴巴开累了不小心碰到那个东西就血淋淋每次医生用到这 ...
欢迎光临 牙齿矫正人气社区-牙套之家APP (http://www.yataohom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