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人气社区-牙套之家APP

标题: 清流瑞雪在滁州市西郊关山中段。为古代重要关隘。 [打印本页]

作者: 那些年的邂逅    时间: 2015-2-12 15:54
标题: 清流瑞雪在滁州市西郊关山中段。为古代重要关隘。
  天柱山西北面的龙潭乡万涧村,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溪流飞瀑,相映成趣,环境幽雅。该村杨氏宗祠内,有座古朴典雅的古戏楼,人们称之为“万涧古戏楼”。它好似镶嵌在天柱山峰岭幽谷间的璀灿明珠。古戏楼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民国三年两次重修。今台上除部分木雕及画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外,整个戏台尚好。是我县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楼,现仍以常接待文艺团体演出。戏楼系杨氏宗祠的一部分。杨氏宗祠为三厅两厢,总面积为6千平方米。古戏楼位于前厅,离地面2. 8米。中为正台,左右为副台。正台宽5.5米,台深6米,空间高约为3米,台口有雕花栏杆,面积33平方米。正台侧正中有两扇雕花木门,木门两侧各有一圆形洞门,分别供出场和下场用。两边的副台各40平方米,可供乐队伴奏、演员化妆、更衣等用。楼下正中为大门通道,两边有厢房,可供艺人住宿。戏楼面朝大厅,台前为天井,两侧建有看楼可容纳观众800余人。戏楼属亭阁式全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台顶木制藻井,绘以花纹。台前楹柱、横梁、枋板、栏杆、天花、后台木门上均有彩绘雕该。图案有鲤鱼、龙凤、花鸟、禽兽等,栩栩如生。戏楼是该地唯一的娱乐场所,自始建竣工起,曾接待过徽调、高腔、弹腔、京剧、黄梅戏等班社和文艺表演团体演出。道光九年、民国三年重修杨氏宗谱时以及每年民间重大节日,曾请安庆等地名班唱大戏,据传程长庚家班“四箴堂”班在程祥桂的带领下曾到此演出过。现戏楼枋板上墨迹犹存。一些班社演出的剧目及演员姓名依稀可辨。
  清流瑞雪在滁州市西郊关山中段。为古代重要关隘。始建于南唐。宋以后陆续有所扩建。此关形势险峻,深10余丈,用块石垒砌。关洞呈拱形,现基墙尚残存2米以上。关西门额上嵌有“古清流关”大字石刻。因隋、唐、南唐时此地属清流县,又处于清流河上游,故名。此关北控江淮丘陵,雄踞于关山之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后周显德三年(956年),赵匡胤率兵攻南唐,首役即于此,破南唐军15万,并生擒大将皇甫晖和姚凤。明崇祯间(1628一1644),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张献忠与明军激战于此,河水尽赤。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亦在此与清军大战。明代,这里是连接京都(南京)与凤阳(府治)的官马大道。今仍存长 4公里、宽5米的石铺道,车辙明显,并存有半壁关洞、军营旗杆基座、中军帐基、试剑石、上马石、古井及明代碑刻等文物。是保存较好的古驿道和关隘。
  许村,位于歙县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相传南朝大文学家,新安太守任肪曾隐居于此。任肪喜至村东溪垂钓冶情,故许村古称肪溪。唐以后,许氏迁居于此,遂改称许村。许氏为徽州大姓,许村则是徽州许姓渊薮,明末大学士许国、清末翰林许承尧均为许村许氏后裔。历史上,许村为官道要冲,商帮云集,现为镇所在地。镇傍溪而设,沿溪为一条绵延数里的古街。镇内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错落有致,犹如一座浩瀚的民俗博物馆。在众多的古迹名胜中,以元高阳桥和明大观亭最为突出。高阳桥上亭榭勾栏,大观亭飞檐高翅,与村镇四周的青山绿水相互辉映,浑然天成一幅绝妙的风景图画。许村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城北20公里,距黄山北大门25公里。许村三面环山,一面是水。东面的山叫对面山;南面出口处的小山叫天马山;西面是母山,因突兀的山峰形似硕大的乳峰而得名;北面叫公山,其山峰依山势至高而低,顺序排列,像古代的一面面令旗而得名。在村背后的公山脚下有块巨石,恰似刀削斧劈,酷如一柄站立着的大刀,人称“大刀石”。村中有东溪和昉溪二条小溪穿过,在村口交汇而成富资河注入新安江。
更多精彩推荐:        自驾游路线查询                         川藏线自驾游                         重庆周边自驾游攻略        






欢迎光临 牙齿矫正人气社区-牙套之家APP (http://www.yataohom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