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迷 发表于 2015-5-6 20:14:18

​To Be or Not to Be——面对被要求“美容冠”牙医如何抉择?

“美容冠”这个词,相信多数牙医都不陌生。
对于普通大众,如果不清楚来龙去脉可以先看看《“美容冠”vs. 矫正牙,如何选择?》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32abad8e82d9b151#rd 简言之,“美容冠“的本质是一种名叫”全冠“的常用修复方式,但”全冠“只适用于牙体缺损的患牙,通过假牙冠恢复其外形,原则上尽量少切割自身牙体。而”美容冠“则不同,它需要通过假牙冠来改变原来牙的位置,因此必须大量切割牙体,最后自身牙体所剩无几。毫无疑问,本身健康,只是错位、不齐的牙齿应该通过正畸“矫正”,而不应选择所谓的“美容冠”。 但现在面临另一种情况,如果确实有患者因种种原因坚决拒绝正畸治疗,强烈要求牙医制作“美容冠”掩饰错位牙,牙医该如何抉择? 有些牙医说,我会想方设法说服其正畸,如果实在说服不了,宁可不治疗,也不会做“美容冠”,因为这违背我的职业理念(此处应有掌声…)。另一些牙医则说,我会想方设法说服其正畸,如果实在说服不了,就让其签署自愿放弃正畸选择冠修复的同意书(注明潜在风险与不良后果自己买单),然后为其做“美容冠”。两种不同观点的代表都是有良知的牙医,都有各自道理,但究竟哪种处理方式更为合理,却没有定论,让广大同样有良知的牙医不出如何抉择。本文希望通过理性的分析,对于这个充满争议、是非、火药味的问题,给出一个相对合理、可供参照的“标准答案”。 首先,“美容冠”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在医学中,甚至普通生活中,它都有近似的例子。在医学中,“美容冠”问题其实是一个“替代治疗”问题。在正畸治疗尚未成熟、普及的年代,“美容冠”就是一种矫正牙列不齐的替代治疗方式,甚至还写进了教科书。那些年,一些明星为了迅速改正歪牙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多年后他们发现,“美容冠”假牙毕竟比不上天然的真牙——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红了这么多年。 对于替代治疗的适应症,医生应该如何把握?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某人身患良性肿瘤,有疼痛症状。此时的最佳治疗方式是立刻手术切除肿瘤,防止恶变。但患者因恐惧坚决不做手术,要求医生开止疼药。此时的手术,就好比正牙,是解决问题的正规治疗;而止疼药,就好比“美容冠”,是饮鸩止渴的替代治疗。开了止疼药,患者忘了疼痛,或许更不注意保养,良性肿瘤可能很快恶变;但不开止疼药,患者天天都无法入睡,无法正常生活,生不如死。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此二难困境,医生有权利选择不手术就拒绝开药吗? 我认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患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和“正规治疗”原则。多数情况下,二者是统一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发生冲突。如果患者拒绝“正规治疗”,仅在“不治疗”与“替代治疗”之间抉择时,就应从“患者利益最大化”原则考虑,选择对他来说相对更有利的一面。这时候没有标准答案,只能由医生根据两方面的利弊权衡判断。比方说,有的人只是因为经济问题,或者一时急于求成而拒绝正畸治疗,此时应当继续劝说,改正其观念。而有的人因牙列不齐已经出现社交困难及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反复劝说仍拒不接受任何形式(包括隐形矫治在内)的正畸治疗,此时与“不治疗”相比,“美容冠”或许对患者就更有利。另一种对比:甲患者做“美容冠”需要多数牙杀髓,磨除大量牙体组织,预后堪忧;乙患者则只需个别牙杀髓,“美容冠”预后尚可,显然后者做“美容冠”的适应症就可以略微放宽。总之,“患者利益最大化”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考究医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与经验去判断。或许不一定每一次判断都是正确的抉择,但只要扪心自问,在抉择时遵循了“患者利益最大化”原则而非出自利益驱动,便可问心无愧。 有人会问,那些鼓吹“美容冠”的牙医也“问心无愧”,是否真的遵循了“患者利益最大化”原则谁来判断?我的回答是,患者来判断。我们不断的反对“美容冠”,正是让更多的普通人知道其危害,如果哪个牙医在没有让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为其实施了“美容冠”,患者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虽然胜负尚未可知,但至少会让该牙医声誉受损,倒逼其赚这个昧心钱的时候不得不考虑风险成本。 就在牙科范畴,也有与“美容冠”不完全相同却有一定相似性的例子。单个牙缺失,最佳治疗方式无疑是“种植牙”。但在“种植牙”尚未成熟和普及的时期,更多人选择的是烤瓷桥,也就是磨除两侧邻牙部分牙体通过“桥体”修复缺失牙。“桥体”的修复方式对于邻牙显然是不利的,完全是“殃及池鱼”,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和危害。如今种植牙技术日益成熟,牙医们开始首推“种植牙”,希望逐渐淘汰“桥体”修复。然而,如果患者确实接受不了手术和异物植入体内,是不是就一定不能用“桥体”修复呢?个别大夫明确表态,要么种植,要么不做——如果是私立医院,确实可以这么“任性”的自定门规。但在公立医院,我想医生是无权拒绝不选择种植,而一定要用“桥体”修复的患者的。显然,这些医生不应因此受到苛责。 其实,“美容冠”和吸烟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有人偏偏要吸,该怎么办?难道应该骂那些香烟厂家没有道德?而实际上对于香烟的处理态度已经比较成熟,“美容冠”完全可以借鉴。第一,全社会都在不遗余力的宣传吸烟的危害,让更多人自愿放弃吸烟(就像牙医们在努力宣传“美容冠”的危害,让更多人主动选择正畸治疗);第二,政府已明令禁止各种香烟广告(就像牙医即使做了漂亮的“美容冠”,也不应拿出来宣传,更不能借此打广告,鼓动患者做“美容冠”);第三,香烟盒上必须注明“吸烟有害健康”(就像在被迫做“美容冠”前,必须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第三点尤为重要,即使医生的确是出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被迫做“美容冠”,也应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否则一旦其事后反悔,将医生告上法庭,就是好心没好报的结局。 全文总结:1.    继续努力宣传“美容冠”的危害,让更多因牙不齐求治的患者接受正畸治疗,主动拒绝“美容冠”。2.    坚决反对牙科以“美容冠”打广告吸引患者,反对牙医主动给患者推荐“美容冠”,反对牙医在自媒体晒“美容冠”的“成功”案例。3.    对于坚决拒绝正畸治疗,强烈要求“美容冠”的患者,全面权衡“美容冠”与“不治疗”的利弊后,由牙医做出对于患者相对更有利的抉择,并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4.    对于丧失医德、有意通过“美容冠”牟利的牙医坚决曝光、抵制,但要与那些从患者利益出发被迫采用这种替代治疗的牙医区分开来,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最后,网络上打击“美容冠”出力最大的不是正畸医生,恰恰是一群有良知的修复科医生,正是他们将自己的“业务”主动让给正畸大夫的行为,使得这一宣传更有说服力。在此向他们致敬(人太多,不点名了,怕点漏……)! 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短,中国的小牙医们要做的事还很多,任重道远。希望本文能为“美容冠”现存的争议划上一个句号,或至少是逗号,让大家把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来。 理不辨不明。欢迎内行、外行拍砖。
以上资料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学系副教授、硕导—李宇

栀子花正开 发表于 2015-5-7 10:36:20

学习啦~: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To Be or Not to Be——面对被要求“美容冠”牙医如何抉择?